<address id="jv3jb"></address><address id="jv3jb"></address>
    <sub id="jv3jb"></sub>

    <form id="jv3jb"></form>
    <noframes id="jv3jb"><form id="jv3jb"><nobr id="jv3jb"></nobr></form>

      應用

      技術

      物聯網世界 >> 物聯網新聞 >> 物聯網熱點新聞
      企業注冊個人注冊登錄

      華為消費者業務改名,“B計劃”加快終端IoT化

      2022-04-22 17:23 物聯傳媒

      導讀:4月20日,華為向外界釋放出一條重磅轉型信號,在當天“華為終端商用辦公新品發布會”上,華為終端業務CEO余承東宣布,經營十年的華為“消費者業務”部門正式更名為華為“終端業務”,將華為的消費業務定位從C端消費者延伸至政企高端商用領域。


      會上華為發布了7款商用終端新品,涵蓋筆記本、臺式工作站、顯示器、打印機、智慧屏等B系列產品,面向政府和教育、金融、能源、制造、交通、醫療六個領域企業客戶提供定制方案與場景,開啟了華為消費電子TO B的“B計劃”時代。

      華為輪值董事長郭平曾這樣談華為的“技術突破”,“在單點技術領先遇到困難的時候,要積極地尋求系統的突破?!痹谌A為面臨斷芯危機與先進技術封鎖,即刻從手機業務調整全面拓展商用辦公領域,似乎也驗證華為系統突破的戰略魄力。


      消費電子轉戰商用辦公:壯士華為,被迫斷腕


      華為在2021年度業績會上用“求生存,謀發展”六個字來形容2022年。今年以來華為已經發行4次融資債券,累計金額140億元。這次華為消費者業務的更名與轉型,反映出華為被制裁后的艱難與決心。

      手機出貨量2.4億臺,全球第二,這是華為2019年的“高光時刻”。主營PC、手機、IoT設備的“華為消費者BG”也因此一直被外界稱作“最賺錢的業務”,甚至許多消費者只知華為是一家手機公司,不知其ICT通信業務。2020年華為消費者業務創下4829億的營收佳績,但次年該板塊業務營收即被腰斬(同比-49.6%),這與半導體材料5G芯片斷供、全球手機出貨量下降關系密切。對于終端市場來說,最突出的表現就是其一系列新品手機無法實現5G功能,讓不少消費者扼腕嘆息。


      華為選擇進入商用辦公市場,風險與機遇并存。一方面,華為消費者業務中筆記本、智能穿戴設備、智慧屏、智慧家居等應用設備穩步增長,打下良好的消費者群和生態用戶基礎;同時后疫情時代居家遠程辦公、混合辦公創造了新的需求,企業數字化轉型未來注重“未來工作文化”、“未來工作空間”和“未來勞動力”,數字經濟正成為趨勢。

      另一方面,據IDC數據顯示,受市場供應影響,2022年第一季度PC市場出貨量同比下降5.1%,出現了一定的下滑趨勢,加上聯想、惠普、戴爾、蘋果等老牌商業辦公廠商盤踞,商用PC正從增量市場轉入存量市場競爭,當前經濟狀況下存在企業辦公設備更新換代的預期偏弱等因素,也直接影響華為轉型后的市場表現。

      從華為對商用終端市場的解析與態度來看,商用電子終端業務是一盤大棋。從官方消息來看,華為進駐市場是基于以下的調研和認知:商用終端經歷了以臺式機為中心的1.0時代、多設備融合的2.0時代,當下正在步入云和AI的3.0時代,高性能、智慧化、全聯接,新形態演進、全場景融合、智慧交互是商用辦公市場當下與未來亟需的契機。

      華為在發布會上也列舉了一些已經開展的終端商業應用場景,如政府部門綠色無紙化辦公、煤礦作業安全、互動式保險等,這些場景大多與物聯網技術和應用方案結合緊密。


      組織協同,打造無處不在的IoT聯接


      在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等一系列制裁后,商業模式的轉變勢在必行,“To C業務上受的挫,要在To B業務上找回來”。2021年在任正非主導下成立煤礦、智慧公路、智能光伏、港口與海關、數據中心能源五個數字化軍團,后又在2022年2月設立“互動媒體、運動健康、顯示芯核、園區網絡、數據中心網絡、數據中心底座、站點及模塊電源、機場軌道、電力數字化服務、政務一網通”十大預備軍團,積極擁抱“萬物感知、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時代趨勢。

      細細看來,華為新部署的業務幾乎都涉及到IoT技術和IoT下游產業應用方案,IoT化、數智化已經深刻印刻在華為的血管脈絡之中。

      5G通信、智慧聯接是華為的強項,軟硬一體讓華為在消費終端擁有大量的C端用戶和戰略合作企業。在泛IoT領域,華為以HiLink協議成立平臺,積累了全球超5000萬用戶,連接設備超過10億臺。華為自家開發的鴻蒙操作系統連接設備2.2億臺,鴻蒙智聯AIoT平臺有1900多家生態合作企業,平臺全年產品出貨超過1.15億臺,“超級終端”已經成為華為的顯著標簽。

      在上游半導體材料領域,華為海思的基帶芯片技術前沿,在遭遇技術封鎖和產業鏈斷供后,全球基帶芯片出貨量跌出前三甲,同時逆境重生的華為海思上升成一級部門,在芯片去美化、國產化上作出探索,困于國內先進制程工藝和生產設備的落后,華為表示考慮采取用芯片堆疊封裝以換更高性能。

      人工智能作為信息新基建的重點項目,在TO B產業IoT化進程扮演著技術交叉、融合賦能的重任,在智慧城市規劃領域,華為將AI技術融入到“昇騰智造、昇騰智行、昇騰智巡”系列智能解決方案中;智聯網汽車成為近年來對芯片、模組需求最為旺盛的物聯網智能終端,華為通過鴻蒙OS智能座艙、4D成像雷達、MDC810駕駛平臺、智能熱管理系統等物聯網集成方案,打開智能汽車服務市場。

      手機已經成為消費IoT領域的基礎入口,機身嵌入大量的通信模組、傳感器、集成芯片,成為IoT集中連接的不二之選。作為當前市場用戶保有量最大的智能終端,大部分AIoT設備廠商也都以此為切入點,通過無線傳輸、語音控制、軟硬產品生態構建面向C端的IoT方案。

      如小米通過“手機+音箱”作為硬件入口,搭載app軟件實現對接入米家協議的智能終端控制;蘋果圍繞iphone打造出IOS一系列“黑電”產品的傳輸生態,但因其封閉性又推出HomeKit作為半開放式的智能家居系統平臺,允許第三方廠商以matter協議同白電設備進行聯動。OPPO也搭建了Hey Things IoT平臺,聚焦在娛樂、健康、家庭的消費物聯網領域。


      更名背后:全面開展BCG生態服務


      不論是成立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賦能軍團,還是今年將“消費者業務”更名“終端業務”,華為更加強調終端設備的智能化、網絡化能力,也更加強調發揮華為在B端產業的技術底蘊與組織協同優勢,基于對產業和消費者雙方痛點的理解,將解決方案融入智能終端,做到覆蓋B/C/G端用戶群體。

      過去10年,華為在下游消費者的品牌心智占有已經相當成熟,如欲尋求新的利潤空間只能繼續將生態化延伸,在豐富產品和市場滲透率上繼續提升,市場教育非一朝一夕,產品擴充也需真金白銀,消費者業務在當下瓶頸之下,只能是那句老話“做時間的朋友”。而B端在實體經濟復蘇,信息化新基建的紅利下,有大量的傳統行業應用場景,急需產業物聯網技術助力轉型賦能,商用辦公市場是其傳統電子消費業務創新邁出的第一步。

      在華為消費者業務供應鏈中斷的窘境中,華為再次找到了新的業績突破點與IoT增量市場,在數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的前景下,加快工業物聯網場景與應用迭代,倒逼傳統行業升級,加強商用IoT終端的市場出貨量,憑借海量IoT化設備引領時代風潮,這是國內標桿科技企業在物聯網爆發時代下先發制人的關鍵一招和必勝決心。


      如需了解更多物聯網行業相關消息,識別下方二維碼或點擊閱讀原文立即報名參加IOTE 2022深圳國際物聯網展,物聯網各領域廠商將在現場與您分享前沿產業信息。



      參考資料:

      華為終端召開商用辦公新品發布會,宣布全面進軍商用領域

      每日經濟新聞,華為終端全面進軍商用市場 新老勢力迎來時刻

      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報告


      ~END~

      警花的第一次很紧很嫩

        <address id="jv3jb"></address><address id="jv3jb"></address>
        <sub id="jv3jb"></sub>

        <form id="jv3jb"></form>
        <noframes id="jv3jb"><form id="jv3jb"><nobr id="jv3jb"></nobr></fo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