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國內首個國資監管云服務正式上線,“國資監管云”作為“國云”落地的一種形式,可承接央企、國企及各行各業的企業上云需求
在剛剛結束的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大會上,國內首個國資監管云服務正式上線,“國資監管云”作為“國云”落地的一種形式,可承接央企、國企及各行各業的企業上云需求,背后是中國電信牽頭,中國電子、中國電科、中國誠通和中國國新等中央企業共同參與,為國云打造堅實“底座”的天翼云。
醞釀多時,“國家云”正式上線
在2022云生態大會“共鑄國云,智領未來”的主題下,國資監管云的啟動儀式,釋放了國家云正式上線的重要信號。而這朵由中國電信和國資央企打造的“國家云”并非橫空出世。
7月12日,國資委召開中央企業深化專業化整合工作推進會。會議首次明確提及,中國電信將引入多家中央企業戰略投資者打造“國家云”公司,統籌開展科技創新、設施建設和安全防護體系部署,加快構建推動云原創技術生態。這也意味著,在2021年國資云引來各方關注后,“國家云”概念首度正式出爐。
事實上,企業“上云”或參與公有云建設為大勢所趨。2020年國資委印發相關文件就提出加快企業“上云”步伐,從2021年3月以來,由國資央企主導的云加速啟動。當時天津國資云、浙江國資云、四川國資云先后啟動應用,天津市國資委2021年8月甚至發文要求國資企業逐步向國資云平臺遷移方案,更引起了多方的關注,云產業將被納入國有化監管的聲音漸高。
對于國家云公司的成立目的,Strategy Analytics無線運營商戰略高級分析師楊光認為,保障國有數據安全,可能是成立的最大推動力。在他看來,政府機構與一些重要國企的內部數據涉及國家安全,由國有機構掌控的云企業來保衛其安全符合目前的監管需求。
十年磨劍,
天翼云成為牽頭者水到渠成
“國家云”上線,以天翼云為運營主體,是對中國電信深耕天翼云,十年砥礪前行的充分認可。2009年,中國電信成立了“翼云計劃”項目組,扎實推進云計算部署,并在2012年正式推出了天翼云品牌。作為云服務的“國家隊”,天翼云踐行 “云改數轉”戰略,打造云網融合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運營支撐體系和科技創新實力。
一方面,經過十年的開拓奮進,天翼云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運營商云,保持中國混合云市場第一,以及中國政務(公有云)市場第一。IDC發布的《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2021下半年)跟蹤》報告顯示,天翼云在中國公有云市場份額占比10.3%,成為公有云IaaS市場第一梯隊增速最快的一家。
另一方面,在中國電信率先提出的云網融合思路指引下,天翼云充分發揮網的基礎優勢,把握云的發展方向,在“2+4+31+X+O”布局基礎上推進“千城萬池”戰略,不斷迭代升級,打造了越來越強大的云網融合基礎設施能力底座,服務了超過200萬行業客戶。
合力筑云,共建繁榮云生態
眾人拾柴火焰高。在第五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云生態大會高峰論壇上,云計算共同體正式成立。中國電信攜手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進一步促進云計算產業鏈的交流合作、協同共享、資源整合,共同推進云計算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同時,中國電信與華為、中興通訊等15家代表啟動同心攜手合作簽約儀式,推進開展技術創新,應用挖掘、服務拓展、渠道深耕,攜手開啟云計算發展新篇章。此外,中國電信業開啟推出了“云創”和“云匯”兩個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電信在首屆中國算力大會“云網融合實踐與展望論壇”正式發布《中國電信云網運營自智白皮書》,在推進云網運營自智的同時,誠邀全產業伙伴參與到中國電信云網運營自智的建設中,共同研究和創新實踐,攜手技術攻關,協同應用創新、合力標準建設、探索生態合作、加強模式共享,共同推進云網運營自智研究落地,共創云網運營自智產業繁榮生態。